“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汕头市,却不仅有免费午餐,还有免费早餐、晚餐!免费三餐传递着慈善组织、店家的爱心黄金配资门户网,更彰显出汕头这座文明城市的温暖。
“热乎乎饭菜”暖胃又暖心
每天三餐的就餐时段,在汕头老城区升平路87号的存心长者饭堂大厅,都可以看到市民群众有序排队领取免费“爱心餐”,随后在明亮的餐桌前坐下用餐或是打包拿走。
在现场,记者看到就餐者基本都是高龄者,他们中有些还是夫妻相偕而来,不少人还和饭堂忙活的义工们熟络地打着招呼,老人们的欢快笑声和饭堂可口饭菜的蒸腾热气融合一起,汇成了城市中的一股动人暖流。
“饭堂每天免费供应三餐,早餐是面包、馒头、麦片等等,中、晚餐有十二样菜式,有荤有素,新鲜可口,暖胃暖心。”市存心慈善会会长蔡木通介绍道。慈善会的数名义工忙碌不停,或帮就餐者打饭舀汤,或招呼他们就坐用餐。“我们都吃得放心、开心、暖心!”80岁的汤伯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前来就餐,餐后会打包一份带回家给患白内障眼疾且行走不便的老伴吃。碰上大雨天气,义工小陈担心高龄的汤伯行走缓慢淋到雨,还会打包两份餐品给汤伯送上门,让汤伯夫妻感激不已。
同样的暖心场景也在厦岭路4号的三元饭堂门口上演,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一大批食客来到门前领取免费午、晚餐,有时还有速食面、水果等供应。
“这里管饱、管暖,我们都很感恩。”前往领饭盒的老陈说道,在他心里,“三元饭堂就是温暖那些一时遭遇困难的人”。记者观察到,前往三元饭堂领餐者有的是捡废品者,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高龄孤独者,他们都对这爱心行为称赞不已。
“以膳扬善”弘扬爱心
存心慈善会会长蔡木通介绍,存心善堂为有需要的民众发放免费餐食,早在清末就有先例。存心善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1950年停止运作。2003年,存心善堂经市民政等相关部门批准重新运作,2006年8月就开设了免费快餐,向有需求民众发放免费餐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汕头市加快优化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存心慈善会与时俱进,在发放免费快餐的基础上,2025年元旦在升平路87号开设了存心长者饭堂,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每天约200份餐食,同时还向行动不便和失能长者提供爱心送餐服务。
蔡木通告诉记者,存心慈善会的宗旨是利用社会力量,关注社会老年问题,提供免费三餐能让包括高龄长者在内的有需求人群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今年以来,存心慈善会已在汕头的金平、龙湖、濠江、澄海、潮阳共开了8家长者饭堂,这些建在“家门口”的长者饭堂,让长者可以“按饭点吃”“健康地吃”,迈出家门就能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同时,各家长者饭堂还结合场地提供休闲娱乐、健康讲座等活动,丰富了周边老年人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存心慈善会爱心公益服务还在延伸,除了开设存心长者饭堂外,还设立了存心公益服务站,为社会有需要的人群免费提供应急救援、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务。此外,还设立存心慈善超市,为厂家、商家、农场搭建慈善平台,解决农产品和滞销产品问题,同时为周边群众提供特价、廉价或免费商品。还配备吸氧机、护理床、轮椅、助行器,免费借给周边有需要的群众。
三元饭堂开设则是和一群热心的年轻人有关。原来,2016年春节,汕头人肖毅作为义工跟着公益团体去给贫困老人送油送米时,遇到一位视障的独居老人无法做饭,有时只能吃上不新鲜的饭菜,他感到很不是滋味,于是就萌发了做好饭菜给有需求者送餐的念头,就这样开始了爱心之旅。“三元饭堂”的名字则源于肖毅和朋友喝茶聊天,“彼此互相递烟,说一根香烟三块钱,你我少抽一根,省下的烟钱就能做一盒饭去帮助别人”。就这样,“灵感催生”的“三元饭堂”就在2016年7月开办了起来。
“刚开始只是肖毅会长一人独干,后来他身边朋友们也都加进来‘做好事’。”三元汇爱心协会秘书长刘强说道,“‘爱心餐’的费用起初都是肖毅等人提供的,近年来也有了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和物资,有时不足的话我们几人就会出钱补充。”
三元饭堂的店址几经搬迁,起初是在乌桥二马路136号,后来迁到363号,之后就迁到厦岭路4号,为孤寡老人、独居长者、残疾人免费提供午饭和晚饭,日提供饭盒量从以前的三四十份到现在的330余份。十年来,三元饭堂一日两餐,风雨无阻,从不间断,累计为生活拮据或暂陷困境的人们提供免费盒饭已达数十万个。2024年,三元饭堂的爱心行动不断升级和外延,通过互联网短视频的力量,创始人肖毅还将“你出三元,我出三元,一起轻松助人”的理念广泛传播,获得社会各界关注以及爱心捐助,大家合力为有需求者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以膳扬善”,无论是存心善堂的爱心餐厅还是三元饭堂,365天一份份热乎乎的免费饭菜,一声声的关爱问候,构成了汕头这座全国文明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爱”的“双向奔赴”
爱心是一种可以传递、可以互相感染的力量,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不少享用免费餐的群众也从受助人渐渐转变成了义工乃至救助人,他们用力所能及的力量让爱心不断延续,熠熠生辉……
在升平路的存心长者饭堂,义工小陈告诉记者,日常中,就有一些就餐者时不时会掏钱捐款,他们实际上也是经济收入不高,有的还是依赖亲友接济,但却不乏一颗爱心。像每天前往就餐的洪老伯就会不时捐款200元,让饭堂志愿者们感动不已。还有一些老姨,她们既是受助者,也是饭堂的志愿者,会帮忙打扫卫生、擦餐桌、递递水。70余岁的陈老姨告诉记者,“每天我都过得很开心,在这里还认识了新朋友,我们只是扫扫地帮个小忙,微不足道。”实际上,像洪老伯、陈老姨这样的老人还真不少,他们在存心长者饭堂收获了来自社会的温情,也以不同方式奉献爱心,向更多人传递这份温暖,实现了受助与助人的双向循环。
在三元饭堂,这种由“受助”变“助人”的“爱”的“双向奔赴”例子更多。一名捡废品为生的安徽籍大叔,靠卖废品挣的钱不多,却会用这些钱不定期购买新鲜鸡蛋给饭堂送去;陈姨也曾是饭堂的“常客”,她丈夫患重病瘫痪卧床时,她就经常前往领取爱心餐。丈夫去世后,她就来到饭堂当义工帮忙干日常杂务,至今已经义务劳动了4年多;还有78岁的刘姨,既是饭堂的老食客,也是一名“老员工”,她在饭堂当义工已有9年时间了,每天洗菜、做饭、打扫卫生……只要能帮得上忙,她都做;还有摆摊为生、每天赚不了多少钱的残疾人汪阿姨,也已不止一次捐款200元,让饭堂给老人们加菜……
除了爱心餐外,在市区街头,还可看到有不少协会、团体组织和临街商家在马路边、店门前设立了凉茶台,熬制了时令凉茶,免费提供给过往市民群众“消暑解渴”。
“一顿饭”、“一碗茶”、长者饭堂,都无不传递着社会的爱心,承载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更彰显了文明汕头的温暖底色。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我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让老有所养有量更有质。2024年,汕头就把提高长者饭堂服务覆盖面列入十项民生实事,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打造长者饭堂及就餐服务点,截至目前,汕头已建成160多家长者饭堂,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市六区一县。2025年,汕头出台的十件民生实事中黄金配资门户网,也把照护“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等列入其中,予以了细微关爱。
众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